臭氧(O3)浓度明显下降,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今日(3日),记者从市大气办了解到,《东莞市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面向全市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六项指标全面达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影响空气质量的六项主要污染物是N02、PM2.5、SO2、PM10、CO、O3。过去一年,
我市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O3年均浓度为19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2.4%。从污染物情况来看,O3污染是影响东莞空气质量的“头号杀手”,几乎每个月都有臭氧污染天气。从监测站点来看,全市33个自动监测站点均有出现臭氧超标天气。
经过两年的攻坚克难,今年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拐点之年。《方案》在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基础之上,提出精细化管理目标,着重解决“硬骨头”问题。
其中,针对臭氧浓度居高不下的局面,将着重整治涉VOCs企业,构建“源头+过程+终端”全程整治链条。对于高污染、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涉VOCs企业,实施限期改造及淘汰策略,并明确高排放涉VOCs企业、燃煤企业的整治改造计划,推动逾期未完成的企业在2020年12月底前淘汰退出。
同时,积极引导涉VOCs的企业、工序入驻工业园区集中生产,推广应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加强VOCs企业过程和末端治理,全面规范VOCs企业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切实减少有机挥发气体,降低臭氧浓度;在移动源管控方面,拟加大对国Ⅲ柴油货车的管控,逐步扩大限行范围,并试点建设绿色物流片区,提倡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等。通过VOCs和NOx的协同减排,努力实现“臭氧年平均浓度1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
着力降低PM2.5浓度,全市将加强工地扬尘污染管控。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工地,将全面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市管理平台联网,落实“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策略,即无证车辆不准进、未冲洗干净车辆不准出、不封闭车辆不准出、超装车辆不准出等。
此外,计划在全市592个社区建设大气微型监测站,实现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预警,在8个镇街(园区)增设VOCs自动监测站,强化污染来源分析,及时回应市民群众的投诉,有效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