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程文雯)道路泥泞、灰尘满天、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大体量的建筑施工往往带来大面积的扬尘污染,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建筑扬尘中的PM10等颗粒,也恰恰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前,“成都治霾十条”出台,提出“实施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推行绿色施工”。施工现场究竟有哪些降尘措施?绿色施工推进情况如何?7月24日,记者前往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天眼”监控
数据超标实时整改
17ug,18.5ug,20ug……7月24日,记者来到成都市新津县一商住楼盘项目的施工现场,刚一进门,就发现一块电子显示屏上,每隔十秒左右就会有数据跳动。“这是工地扬尘实时监控系统,显示的是工地每立方米空气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除了现场可以看见,数据还实时上传到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一旦出现超标,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新津县住建局质监站副站长卫耿说。
显示频上方,记者还看到一个监控摄像头正对工地大门。一辆卡车从工地驶出,在门口停下,自动冲洗设备立即喷淋,对车身进行全方位冲洗,泥巴和尘土全部冲掉后车才驶出工地大门。“只要在施工,摄像头都会开启,画面也实时上传。”卫耿说。
在成都,像这样安装在建筑工地的实时监控系统已经有1000多套。“过去只知道工地有扬尘,但具体是哪些工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最大却很难判断、整改往往也不够精准。”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为对工地扬尘进行精细化管控,全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和施工区域、5000平方米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周期6个月以上的,都在施工现场主出入口安装了这套设备。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PM10小时浓度均值超过限值时,可以立即采取降尘措施,并在1小时内通过“扬尘在线视频监测平台”进行回复;如果监控值连续2小时超过限制,相关部门将立即进行调查处理,责令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采整改。
喷淋降尘
地下水循环利用
在该商住楼盘项目施工现场,记者还发现,工地所有施工通道两旁,每隔两三米就有一个小喷头,喷洒出细细的水雾,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的同时,也让整个工地干净不少。
除了小喷头,工地基坑周围,还架着6台雾炮,“这些都是可移动的,在应对突发的扬尘时,用雾炮及时降尘。”卫耿介绍,除了这些眼前的喷淋设施,在建楼房中间楼层的悬挑脚手架上,也安装有类似的设备。
扬尘是降下来了,喷淋的水从哪儿来?“这里使用的是地下水。”卫耿说。原来,房屋修建挖基坑时,为了防止地下水上涌,原本就需要在施工中抽地下水,喷淋设施正好加以利用。“这些水沟都与管道相连,”站在喷头下,他向记者指出一条道旁的小水沟,“喷出的水经水沟流入管道,再进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后循环使用。”
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作业时,基坑周边都设有雾状喷淋装置,且喷头水平间隔不大于5米。对于基坑周边固定喷淋装置无法覆盖的中心区域,则通过移动式雾炮喷淋降尘。
推广装配式建筑
从根源解决问题
施工工地上,降尘控霾的措施还不止于此。和以往施工工地满地土渣的印象不同,记者发现,工地主要施工道路都进行了硬化,车辆行驶也不会扬起尘土;楼层建筑垃圾都是装袋运输,作业现场整洁有序。
“这些措施对减少工地扬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过,都还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才能治本?答案是通过建筑产业本身的优化发展来达到节能治霾的效果。推广装配式建筑,成为不少专家推崇的方式。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这种建筑方式由于不用现场搅拌水泥和浇筑,可以大大降低噪音、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从而实现真正的绿色施工。
不久前,成都市建委印发了《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绿色施工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提出至2019年底,在我市基本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绿色发展目标。此外,成都还将大力发展成品住宅,鼓励修建精装修房屋,从而减少装修带来的二次污染。下一步,成都将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逐步告别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建筑生产方式。
深圳市奥斯恩净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空气污染及大气监测领域,以环境监测系统,气象站,雨量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负氧离子监测站,室内外噪声显示屏,噪声自动监测站,噪声报警站为重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主研发污染源软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集成,环境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维,物联网监控系统,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奥斯恩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双软认证技术企业。我公司可以提供扬尘与噪声监测系统,带联动功能的扬尘监控系统以及带视频的扬尘监测系统,还有气象站、负氧离子、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产品,欢迎致电我公司电话进行咨询。电话:0755-85296639 23328202 23346707